许多成年后开始学习绘画的人,都会在初到画室时表现出对素描的抗拒。
在很多人眼中,素描意味着单调、枯燥、重复,他们担心“机械式”的排线会消磨对绘画的热情。
本期主人公黄涛对此有自己的理解:


我是2018年来美深学画的,前面几年断断续续,最近两年多才比较稳定连贯地坚持学习。这几年的体会是,学画还是需要一定的耐心的,对于成年人来说,保持一个这样的爱好,并不太容易。

我小的时候,有一段时间挺喜欢画画,那时还没接触素描,加上太喜欢玩,并没有走绘画的道路。到了40多岁的年龄,我想开发一个爱好,于是,那就画画吧。
开始,是挺难的,所以断断续续。还好,目前已经坚持下来了。为什么坚持下来?最主要的原因是,画画本身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,可以在急躁、嘈杂、心神不宁的环境中遗世独立,找到一方属于自己的空间,在那里可以保持安宁和专注,如果专注的足够久,一幅令自己都惊叹的作品就是奖励。

我总是画得很慢,所以至今还在画素描。有一天我会接触色彩,但在学习色彩之前,我依然会静下心来,继续学习和欣赏素描与黑白。一方面,很多老师都说,素描是基础,我想打好基础,一步一个脚印。画画本身就是一件很养心的事情,养心嘛,就是慢,如果太快,我担心自己画不好,也就失去了画画的意义。

另一方面,人到中年,似乎会比较刻意地反思生命,我也接触了一些佛学,体验修行。虽然画画是一门独立的艺术,但画画需要沉下心来保持专注。因而我把画画,也纳为修行的一种方式,那就是沉静、从容,在持续的专注中,期望逐渐达到心物一体的感受。

我想感谢我的老师们,在画室遇到的几位老师,都是耐心、专注、认真、负责,不仅仅是他们的作品,他们对于艺术的态度,同样也是一种榜样,引领着学员们持续进步。





作为一位执业多年的法律人,你在高压职业环境中仍能保持对艺术的纯粹热忱,这份坚持与突破自我的勇气令人钦佩。经过这几年陆陆续续的系统学习,你不仅掌握了素描基础技法,更在艺术中找到了生活的新支点。
从零基础起步,你以法律人的严谨态度对待每个绘画环节:
从石膏几何体到人物肖像,你始终遵循"万丈高楼平地起"的准则,坚持用排线叠色塑造体积而非急于求成,这种稳扎稳打的作风使你的作品逐渐呈现出专业质感。尤其值得称道的是,你将法律工作中培养的观察力迁移到人物神态捕捉中,近期素描作业的眼部细节处理已能传达微妙情绪,展现了对"形神兼备"的深入理解。
你的学习轨迹完全契合"先夯实基础再拓展边界"的成长路径:
在素描阶段着重研究光影逻辑与空间关系,近期完成的头像作业已能精准把握三庭五眼比例,暗部透气感处理尤为出色。更难能可贵的是,你始终保持着开放的学习心态,过年回家也不忘试着画下自己的家人,让绘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。
期待你带着法律人的思辨精神继续深耕艺术领域,相信当理性思维与感性笔触深度交融时,必将创作出更具个人印记的作品。正如你在自述中所言:
"画画是一种修行方式,沉静、从容、持续的专注中,逐渐达到心物一体的感受”。你在条文之外触摸到了人性的温度,这份觉醒正是艺术教育最珍贵的成果。加油!!期待你更多更优秀的艺术作品!
——杜老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