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怎样过中秋?

时间:2023-10-30 作者:广东艺术专升本 浏览量:529

多少年的变化,每逢中秋节,

我们总是习惯性地“抬头看明月”,

期待那一轮金色圆润的明月

来反映心中那一轮的圆满。

跟随记忆的长河,静静地追溯,

在历史的星空下,

人们曾经怎么看月亮?

如何度过中秋节?

唐朝:中秋节正式成为节日

“开幕见新月,便下阶拜”

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。

根据中国古代历法的解释,

八月是秋天的第二个月,被称为“仲秋”,

八月十五又在仲秋,所以叫“中秋”。

中秋节月亮圆满,象征团圆,

因此又称“团圆节”。

在季节上,中秋节是“秋收节”,

秋天该收获春播夏种的谷物了,

古人在这个季节喝酒跳舞,

庆祝丰收。

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中秋节祭月的习俗,

《礼记》记载了“秋暮夕月”,即祭拜月神。

周代相传,

每逢中秋夜,都要举行迎寒祭月的仪式。

魏晋之时,

民间开始有中秋赏月之举,

但是习俗还没有形成。

在唐代,中秋赏月、玩月相当流行。

欧阳詹在《长安玩月诗序》中说:

“八月在秋,季始孟终,十五在夜,又在月中。

天道,则寒暑均匀,取月数,则蟾魄圆。"

虽然8月15日不是唐初的正式节日,

但这一天的活动还是很丰富的。

后来广为流行的“女性拜月”,

是唐代女性中秋之夜最喜欢做的事情。

李端的《拜新月》诗是“大历十才子”之一,

所描述的是唐代女性拜月的情况——

开幕见新月,

即使是下阶拜。

细语人不闻,

北风吹裙带。

诗中的“新月”,

它指的是8月15日晚上刚升起的月亮。

在唐代,“女人拜月”的习俗相当流行,

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,

八月十五晚上,女性不忘拜月。

施肩吾的《幼女词》,

进一步证明了拜月习俗对唐代妇女的影响,

连小女孩都知道——

幼女才六岁,

未知巧与拙。

向夜在堂前,

学者拜新月。

为什么唐代女性喜欢中秋拜月?

文化内涵和宗教背景深厚。

在古人看来,中秋节和7月15日的中元节,

正月十五的上元节,都是女性节日。

古人认为万物有灵,

月亮上还有一个神仙——

代表女性太阴之神,

与代表男性的“太阳神”相对应。

中秋节正式定为节日,

与唐玄宗游月宫的浪漫传说密切相关:

据说一年八月十五之夜,唐玄宗在宫中祭月,

随侍道士做法,把拐杖变成空中银桥。

玄宗踏着银桥进入月宫,

见门楼牌匾上写着“广寒清虚之府”,

门口有一棵高大的桂树,下面有一只白兔在捣药,

在悠扬的音乐伴奏下,宫中嫦娥仙女翩翩起舞。

从月宫回来后,玄宗命人整理出秘密写下的舞曲,

命名为《霓衣羽衣曲》。

月宫之所以叫“广寒宫”,

也与这个传说有关。

赏月之余,

品尝月饼逐渐成为中秋节的民间象征。

月饼起源于唐代,是军队的祝捷食品。

唐高祖年间,将军李靖征服匈奴获胜,

八月十五凯旋而归。

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。

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,拿出圆饼,

笑着指着空中的明月说:“胡饼应该邀请蟾蜍。”

之后,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品尝,

从那时起,就有了中秋节吃饼食的习俗。

当时的大户人家一般都会在中秋节设香案拜月,

上面的圆饼、西瓜、苹果、葡萄等供品一应俱全。

圆饼和西瓜是绝对不可或缺的,

精致的人,西瓜还要特意切成莲花状供奉。

宋朝:赏月后观花灯:

“希望人长久,千里共禅娟”

宋代,中秋赏月之风更盛。

“中秋节”的提法最早出现

在南宋吴自牧的《梦粱录》中:

八月十五日中秋节,三秋恰半,

所谓“中秋节”。

【宋】江妃玩月图帕本设色上海博物馆藏藏

宋代的街市,

中秋节前几天,

已经弥漫着浓厚的节日气氛。

商店出售新酒,重新布置门前的彩楼。

晚上,餐厅里丝竹笛管并作,

每个人都争相登月赏月。

夜市人马杂叠,

即使是住在陋巷里的贫穷人家,

还会典当衣服买酒菜,庆祝中秋节。

除了继承唐代女性中秋拜月的习俗外,

宋代还有更潇洒的“玩月”活动:

“中秋之夜,贵家结饰台榭,民间争占餐厅玩月。”

这一天,北宋都城开封

许多餐馆出售新开封的佳酿。

水果店里装满了新鲜的水果,

一年中夜市的热闹是罕见的。

贵族和豪门,在自己的楼台亭亭中赏月,

琴瑟优雅,至晓不绝。

普通市民争先占用餐厅,

以先见月色为快。

当时皇家还会举办“中秋晚会”,

附近的居民可以在半夜听到后宫的音乐,

这就是所谓的“丝黄鼎沸,近内庭居民,

夜深遥闻笙之声,宛如云外”。

人们不会早点休息,连孩子都不肯睡觉。

“鹿儿,连宵嬉戏。夜市平和,至于通晓”。

宋人赏月时也融入了赏灯的习俗。

但与元宵节不同,这些灯大多放在水面上。

各地街市的悬灯,也是为了帮月色而挂的。

南宋中秋活动更加丰富:

“民间以月饼相馈,取团圆的意义...是夕,

有赏月之举,或携带湖泊,沿游。

在苏堤上,一起踏歌,无异白日。

并在河上施放万盏“小点红”(小羊皮灯),

像星星一样灿烂,十分可观。"

宋代,月饼正式被列为节日佳品,

苏东坡有句话叫“小饼如嚼月,中有酥与麦”。

民间“烧斗香”“走月亮”“放天灯”“树中秋”

“点塔灯”“舞火龙”“牵石”“卖兔子爷爷”

节日活动更加丰富多彩。赏月,品尝月饼,

吃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。

宋朝在江浙地区另一个独特的地方

中秋活动也流传至今,

这就是钱塘观潮。

由于钱塘江口地形与漏斗相似,

月圆时,海潮涌来,

受地形逐渐狭窄的影响,

波浪重叠堆积成水墙,

极其壮观的声势。

苏东坡在杭州任佑府时,

曾作过一首《中秋夜观潮》,

描述观潮人数众多、潮水汹涌的气势:

“我知道玉兔很圆,已经霜风九月寒了...

欲知潮头高一点,越山浑在浪花中。”

宋朝对中秋节的最大贡献,

赋予中秋节“团圆”的内涵。

后来,中秋节被视为“团圆节”,

北宋应该有源头。

在《水调歌头》中,北宋作家苏东坡,

把北宋人对中秋节的理解诠释得淋漓尽致——

明月什么时候有,把酒问青天。

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什么年?

苏大才子在中秋明月夜没有睡意,

借酒消除对远方弟弟苏辙的思念——

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

这件事古难全。

希望人长久,千里共禅娟。

从此,“希望人长久,千里共禅娟”

成为每一个中国人中秋节最美好的愿景!

元明清:走月、玩月、祭月

“却记得坐在玉人桥上,月亮相对教吹笛”

元代中秋节吃月饼更讲究。

元末陶宗仪的《元氏掖庭记》

描述了元武宗皇家过中秋节的盛况:

中秋之夜,元武宗和妃嫔

在皇家太液池划船,设宴取乐,

食物相当丰富:

“推荐蜻蜓翅之脯,秋风之鲶,

喝元霜酒,吃华月之糕”。

这里的“吃华月饼”就是“吃月饼”。

元代以来,民间中秋节有“走月”的习俗。

所谓“走月”,就是乘坐

中秋月圆时拜亲访友,

送蛋糕、鲜果等食物。

苏北有一个“八月十五杀鞑靼人”的传说:

元末朱元璋起义时,会见“杀鞑靼人(蒙古人)”,

推翻元政权。但当时蒙古人对民间集会的控制非常严格,

朱元璋利用八月十五“走月”送月饼的习俗,

把约定起义时间的纸条包在月饼里,

从而完成起义总动员,

因此,“送月饼”的习俗在明代得到了广泛的流行。

攻下元大都后,朱元璋高兴地下令,

下一个中秋节,让全体士兵与民同乐,

并将“月饼”用于秘密传递当年起兵时的信息,

作为节日糕点,赏赐群臣。

此后,月饼的制作越来越精细,品种也越来越多,

大人如圆盘,成了礼物。

时间流转到明代,

祭月活动遍布全国,

亲戚朋友互赠月饼,月果已成礼俗。

满月东升的一轮,

人们在院子、楼台上摆月饼,

柚子、石榴、芋头、核桃、花生

西瓜等食物,边赏月边畅谈,

直到明月当空,再分食供月之物,

其乐融融。

明朝在宫中,

除了吃月饼酒,8月15日还吃蟹。

《酌中志》记载:

"...蒸熟,五六成群,存坐共食,

笑笑笑笑笑。揭开脐盖,挑剔指甲,

蘸醋蒜配酒,或取蟹胸骨...

像蝴蝶一样完整的人,以示聪明。"

[明]唐寅嫦娥执桂图美国大都会博物馆

南京,明朝,

有望月楼,玩月桥,都供人赏月,

玩月桥最优雅。

明月当空时,士子聚集在桥头,

笙箫弹唱,对月赋诗,所以称这座桥为玩月桥。

明亡后,玩月桥风光不再,

渐渐衰落,后人有诗云:

“南曲风流已经烟销,西风长板桥剩下。

但记得坐在玉人桥上,月亮相对教吹笛。”

清朝,中秋之夜,

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宴会来奖励节日。

中秋节晚上的晴雨也占了次年元宵节的晴天。

谚语:“八月十五云遮月,来年元宵雨打灯。”

清代流传着一句话:

“男不拜月,女不祭灶”,

因此,拜月成了妇女的专利。

中秋节前几天,

一种“兔儿爷”将在市场上出售。

兔儿爷的起源约为明末,

明人纪坤的《花王阁剩稿》记载:

“京中秋节多以泥揉兔形,

衣冠如人状,儿女祭拜。”

到了清朝,兔子爷的功能已经被祭月了

变成儿童中秋玩具,制作也越来越精致,

有些人装扮成武将,头戴盔甲,身穿战袍,

也有背插纸旗纸伞,或坐或站,

还有商贩扮成兔首人身,

剃头师傅,缝鞋匠,不一而足。

时至今日,

中秋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

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。

与其它节日不同,

这个秋风中月光温柔的夜晚,

被人们寄予不同的感情:

“中秋月圆人更圆。”

在这一天,

远方的游子要么千里归乡,要么遥寄思念,

家里的亲人要聚在一起,分享天伦。

可以说,除了春节,这一天,

应该是一年中最温暖的一天。

时光飞逝,许多东西要么消失,要么改变,

但人性中总有一些古老的需要是不会改变的,

而传统的作用,

正是为了安抚我们心中不变的感情。

——资料网络

-END-

[db:尾部内容]
分享:
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
预约试听 预约试听
电话咨询 电话咨询
返回顶部

福田校区:深圳市福田区红荔西路聚豪园怡景阁裙楼二层

宝安校区:深圳市宝安区创业一路丽晶国际商业B区三楼301

龙岗校区:深圳市龙岗区龙岗大道万科天誉花园二期9栋208商铺

TEL:4008-519-528

© 2012-2024 深圳美术培训|艺考画室|深圳市美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粤ICP备12039448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339号 by Growthman
微信号复制成功
微信号复制成功
快去添加微信好友建立联系~
我知道了
深圳中考美术培训_广东艺术专升本_高考美术培训_学画画-深圳美深画室
微信咨询
立即联系我们,快人一步
福田校区微信号-点击复制 福田校区微信号-点击复制
宝安校区微信号-点击复制 宝安校区微信号-点击复制
龙岗校区微信号-点击复制 龙岗校区微信号-点击复制
深圳中考美术培训_广东艺术专升本_高考美术培训_学画画-深圳美深画室
预约试听
*选择校区
*选择课程
*选择日期
*选择时段
*您的称呼
*您的手机号
深圳中考美术培训_广东艺术专升本_高考美术培训_学画画-深圳美深画室
深圳中考美术培训_广东艺术专升本_高考美术培训_学画画-深圳美深画室
深圳中考美术培训_广东艺术专升本_高考美术培训_学画画-深圳美深画室
获取最新课程表
*选择校区
*选择课程
*您的称呼
*您的手机号
深圳中考美术培训_广东艺术专升本_高考美术培训_学画画-深圳美深画室
预约成功
预约成功
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
我知道了
深圳中考美术培训_广东艺术专升本_高考美术培训_学画画-深圳美深画室
领取课表成功
领取课表成功
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
我知道了
深圳中考美术培训_广东艺术专升本_高考美术培训_学画画-深圳美深画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