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有这么多养画家的画院就像养一群鸡不下蛋吴老太敢说实话
【1】·不喜欢“美协”和“画院”·
吴冠中亲身经历了美国协会的细数各种艺术家组织的“协会弊端”,如画院、文联、作协等。他在接受《南方都市报》采访时,曾经提出“取消画院,取消美协”,“美协是衙门,文联也是如此。每个人都来管文艺,结果文艺上不去!”“世界上很少有这样养的。
我亲戚的孩子是清华大学的学生,他参加了美国举行的英语考试,有一个试题:国家应该养画家吗?这个问题真是发人深省。
美国没有支持画家,法国只为一些贫穷的画家提供廉价的工作室,但是中国有那么多‘养画家的画院,就像养一群鸡,不下蛋。”“美协机构巨大,是衙门,养了很多官僚,很多人与艺术无关,他们靠国家的钱生存,然后拿着这个牌子去抓钱。”《松与雪山》【2】·不喜欢艺术家被“圈养”·
所有有亲戚朋友的孩子都想申请美术学院,吴冠中一概劝阻。他认为美院教的那一套,培养画家而不是艺术家,一些美术学院大量招生,都是为了钱!
吴冠中说:“对于报考美术学院的学生,老师和家长应该向他解释利益,学习艺术等于殉道,未来,生活没有保障。学画的冲动浇不死,这样的人才可以学。”
吴冠中一直强调,艺术家应该是“野生植物”,不能靠“圈养”取得成果。他希望社会建立适当的机制,探索资助和奖励年轻的穷艺术家。“不要养人,奖励好作品。养会下蛋的鸡。”《江南园林鱼之乐》【3】·不习惯自以为是的“画家”·
吴冠中说:“鲁迅我很崇拜”,他家里还有雕塑家熊秉明做的牛,从中不难看出,吴冠中对鲁迅高度赞扬“俯首甘为甘”的精神。继承鲁迅硬汉精神最直接的表现他不断地对一些艺术现象开火。“没有鲁迅,中国的骨头要软得多。
所以我说的很疯狂,齐白石是大画家,我说过一百块齐白石比不上一个鲁迅,当然不好,但我觉得齐白石少了几个这个国家关系不是很大,但没有鲁迅,这个民族的心态就不好。”他说鲁迅是他的精神父亲,他想成为一个有脊梁的中国文人。《山水田间》
【4】·不习惯没有作品的“硕士、博士”·
吴认为艺术院校的文化课要求太低决定大学只能培养工匠,不能培养艺术家。“艺术界大多数画家的文化水平都不高,他们的作品情怀和境界无法到来。”至于艺术院校的老师,吴冠中还是批评得无情:如今许多大学教师不称职,必须毫不客气地淘汰。大学的规模不在于建筑,而在于大师。
鹦鹉天堂
现在大学都搞综合化,理工科学校都在从事美术学院、艺术学院,教师要评职称,学生要拿文凭,在刊物上买版面发作品都要花钱。全世界许多艺术家都没有学位,文凭这些头衔,什么艺术硕士,艺术博士,都不如作品。”
《故乡芦苇塘》
【5】·不喜欢艺术品价格的“步步高”·
吴冠中听说曾经充满炒作艺术品市场大幅降温,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朗声笑道:“好!艺术品市场冷了,画卖不出去——好!”吴冠中认为,艺术品市场已经降温,能有效治愈画坛浮躁风格,画家可以安心回去画画。
孤独的时候,往往会画出好作品。只要画家创作出好作品,不怕市场的冷热,真金不怕火炼,真正的好东西是跑不掉的。
《太湖岸》吴冠中说,艺术的冬天考验着一个人你真的热爱艺术吗?假如真爱,就不会放弃。苦难和坎坷是孕育艺术的土壤。情绪压抑到一定程度才会爆发。也许会有好作品。平淡的生活,平淡的情感,无法创造艺术。
《不争春》【6】·不习惯拍卖市场上的“心电图”·
2005年11月,吴冠中一幅巨大的水墨画在北京保利首届拍卖会上,鹦鹉天堂以2750万元的价格落槌。但吴冠中却对此“天价”不以为然,记者称这是收藏家的口味,我不认为这部作品有多好。因为内心流露不够。《江南春》吴冠中说:“我现在对拍卖不感兴趣,不要看拍卖地图。现在国内艺术市场有点畸形,有太多的人为因素,就像心电图不正常一样。作品的价值应该由时间来验证,什么是好的,什么是坏的,岁月会筛选出来。
不用担心现在是否值钱。不要动摇,不要太高兴。作为一名艺术家,他只是把作品留在人间,后人评论。”
《凉亭观鱼》【7】·不喜欢中国艺术的“高价低质量”·
吴冠中有一个著名的论断,也就是“中国艺术比非洲落后”,在他看来,真正的艺术家是在苦难中长大的。《江南水乡》社会不养诗人画家,艺术家也没吃过苦。没有情感和灵魂的波动是无法成长的。吴冠中说:“我们认为非洲艺术非常落后,后来,当我去非洲时,他们吸收了许多西方现代艺术,反而比我们现代多了。人为障碍使我们落后。”《黄山日出》【8】·不喜欢“流氓艺术家”·
吴冠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:“你可以调查一下,所有的艺术家对美术家协会,画院的印象是什么?它们的作用在哪里?他们为艺术服务的体现在哪里?他们的活动是展览、比赛和奖励。《双燕》大学扩招成了他们赚钱的机会。家里每天都会收到杂志,都是乱七八糟地宣传自己,这样做就像妓院一样,付钱给你。”"近年来,中国的美术馆、博物馆越来越多,硬件越来越好,但是你收集了很多垃圾,很多东西都是通过关系送到后门的。现在一些外国美术馆,中国人经常主动送画,回来宣传炒作自己。"“有些人左右逢源,在制度上既有权力,享受市场的好处。但在这样一个泥沙俱下、垃圾箱式的环境中,艺术家泛滥,空头艺术家,流氓艺术家很多,但好的艺术出不来。”《春风又绿江南岸》【9】·不喜欢艺术教育,一定要画“石膏像”·
画石膏就像是当前艺术教育的必修课。但吴冠中认为,画石膏像会抹去艺术感。石膏似乎死了,现在要求画的人死扣,要画得正确,要画得像,结果画得越像越没有感觉。《狮子林》艺术需要幻觉,没有幻觉就没有艺术。艺术要有想象力,要有饱满的情感。艺术家需要比普通人有更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积累。《太湖泊舟》【10】·不喜欢徐悲鸿和“革命题材”·
“徐悲鸿在吴冠中心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,他在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上,所以他有很大的力量。但我们提倡百花齐放,什么都可以,我看现在的情况,拼命抬高现实主义,画革命题材,这当然是可以的。我在思考这个问题,艺术的功能就像诗一样,当然可以画插图,但这不是它的主要工作,主要任务是创造美,创造精神世界。《故乡》但现在政治上,社会各方面,没有注意到这一点。徐悲鸿可以称之为画匠、画师、画圣,但他是“美盲”,因为从他的作品来看,他完全不懂美,他的画《愚公移山》很丑,虽然画得像,但味道呢?从专家的角度来看,风格很低。但是他的力量比较大,所以我觉得很难过。审美方向被扭曲,延安的革命思想加上苏联的影响,从欧洲学来的苏联东西还是二手货。这些东西来了之后,影响了中国的审美方向。"《海滨石》
点、线、面是构成视觉图像的基本形式元素,也是承载艺术家内心情感的重要载体。在中国近百年的艺术家中,吴冠中是对点、线、面语言理解最透彻的艺术大师。更重要的是,他将西方人在形式研究中的观念和成就注入到中国画的血液中,并用中国画的材料和语言充分释放了点、线、面的生命张力。
正如《海滨石》所示,整幅画不就像是一首由水墨画的点线交错组成的形式赞歌吗?吴冠中曾经说过:“我的画在中国画中体现了西画的优势。我画的每一条点和线都包含了体面的结构关系。画中的点和线,无论是大点还是小点,长线还是短线,都是严格使用的,不是随便放的。有时候不能多也不能少。想法多了对画面没有帮助,我就想办法遮住他。对线的长度也是如此,都不是随便画的,要恰到好处。“海滨石头中的巨石就像一面屏障站在画面上,把远处的大海和附近的树分开,树枝爬上悬崖,就像伸出脖子探索大海的魅力,深入大海的蓝色波浪。它似乎也表明艺术家决心摆脱客观物象的束缚,摆脱内容的束缚,准备进入一个纯粹形式的世界。
后来,吴冠中用海滨盘石表达了他对摆脱内容束缚、释放形式语言表现力的看法。他写道:“有一次在海边看退潮,退潮很远,海底遥远的礁石群露了出来,人们像发现了古城一样赶去看。黑色、潮湿、圆形的石头要么躺着,要么躺着,要么伏着,像海龟,像海盗,流沙绕着它们旋转,这是静谧中动人的美,是‘奔流’和‘冲击’的形象记录。他们突兀,但和谐,因为波浪的规律运动拍摄了突兀的怪石,几千年来他们有了协调的节奏。这项运动的力量和美雕刻了具体的痕迹,这是一件抽象的艺术品!然而,这种节奏感、节奏感和丰富的抽象美并不容易凭空想象和创造。捕捉其元素可能对某一内容和构图起到重要作用。画家要丰富形式积累...如果画家只遵循内容决定形式的规律,他的形式从何而来?”
吴冠中用他的作品回答了形式美的问题。他用简单的笔墨成功地收集了形式美的点、线、线表面的构成要素提取了海滨石与海之间波涛起伏、重叠或苍苍美感的相似之处,创造了“盘石入海”的含义。事实上,这样一幅逸笔草草的画面处处凝聚着画家的心血和构思。正如吴冠中所说:“我们这些艺术家,我们工作的主要方面是形式,我们的苦难也是形式。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思想,没有内容,没有艺术概念,我们的思想,内容,艺术概念。它结合在自己形式的骨髓中,随着形式的诞生而诞生,也随着形式的破坏而消失,这不同于注脚文本的内容。”
向吴冠中先生致敬!
[db:尾部内容]